在敘述日本又擊敗古巴之前,先來看看這個人是誰?我想除非對日本職棒很熟的人,不然應該沒有幾個人知道他。他是杉內俊哉,是日本軟體銀行(前大榮鷹)的主力先發左投,也是萬人迷,日職除了達比修有、川崎宗哲外難得的小帥哥。
我在此次世界棒球經典賽前,赫然發現日本代表隊有此一號人物,他上次就代表過日本參加第一屆經典賽,但為什麼要說他,他是何許人也?
2000年大揚盃四國五強邀請賽,他代表日本來台灣出賽,也是第一次代表日本參與國際賽,當時他還只是業餘選手。重點來了,台灣當時國手有誰ㄚ?光講投手部分:蔡仲南、余文彬、張誌家、曾傑志(曾翌誠)、曾兆豪、陽建福、張志強、王建民(當時還有王建民ㄟ)。蔡仲南、余文彬的部分等會再說,先說曾傑志。
當時中華隊分藍白兩隊。中華藍當時以3比1擊敗準職業的日本隊,日本投手就是杉內俊哉。杉內的球速可達148公里,因為是左投又是側投,進壘點刁鑽又犀利,打者非常難以適應。但中華隊還贏球,投手豈不是更厲害?答對了,當時先發投手就是王建民,當時一堆大聯盟球探,讓王建民踏上洋基之路的跳板。王建民投6局失一分,接替的投手就是曾傑志。曾傑志投3局未失分,球速比王建民更快,當時大家眼睛也為之一亮(雖然前一年亞錦賽被南韓李承燁敲全壘打),也是今後中華隊的主力國手了,去日本職棒也是綽綽有餘的了。
結果隔年曾傑志被統一獅以第一指名簽下,又改名曾翌誠,不知怎麼地,就再也沒有披上中華隊戰袍了。
雖說曾翌誠受傷是主因,但入了中華職棒我們給了曾翌誠什麼?曾翌誠去年還代表統一獅到日本東京打亞洲職棒大賽,3場都上場,局局未失分,表現猶如當年,他還是能投ㄚ!殘酷的舞台還是未給他任何機會。
再看余文彬,余文彬的代表作是2001年台北亞錦賽對決日本,主投七局只失一分的精彩表現。當時杉內俊哉是後援投手,從第8局上場還被陳元甲(涉簽賭案)打一隻全壘打,表現差矣!余文彬加入興農牛後,投的時好時壞,也不知怎麼地,再也沒有披上中華隊戰袍了。
反觀杉內俊哉,2001年加入軟體銀行後,屢屢當選國手,只要是國際大賽他從未缺席,而且表現愈來愈好,這一次的世界棒球經典賽我們又再一次的看到他。
這個人是誰,我想不用說也知道他就是「平成怪物」松阪大輔。連今天擊敗古巴,他已經擊敗古巴2次了。說到他,不得不說說中華隊的「阿甘」蔡仲南。
1999年首爾(當時叫漢城)亞錦賽,是我這一生中覺得中日對決最精彩的球賽之一。當時才19歲的松阪是甲子園超級強投,沒有受過職棒的洗禮,但西武第一指名他,完投能力奇強無比,中華隊遇上他,未賽已先降了。
但中華隊派出奇兵也是伏兵蔡仲南應戰。蔡仲南當時只有20歲,在成棒界幾乎聽都沒聽過的人,但當年的職棒雜誌寫得很好:「花180分鐘與松阪大輔齊名」說的正是蔡仲南。蔡仲南在9局的完美投球中,除了第9局馮勝賢的要命失誤多丟一分,種下敗因外,其餘表現甚至於超過松阪,但現在蔡仲南呢?除了2001年世界杯擊敗荷蘭又一代表作外,之後加入興農,不但連國手都沒有,到現在人在那兒都不知道。那ㄟㄚ勒?
我們台灣在討論棒球輸中國時,也該探討一下當時叱吒風雲的優秀球員,為何只投一場就消失了?他們就像免洗碗筷一樣,用完極丟。
「一戰成名,然後呢?」(這是我引用《國家的靈魂》這本書記者許鶴齡的話)他們是真優秀,還是一場騙局呢?為什麼進入職棒不進反退呢?如果職棒功能是這樣,成立職棒目的為何?耗損球員嗎?用過即丟嗎?
現任興農牛總教練徐生明說:「經典賽派職棒球員去打,受了傷誰負責?」誰都可以說這樣的話,你徐生明最沒資格。「金臂人」黃平洋的手不就是你徐大總教練操成「爛臂人」的嗎?而且中華職棒20年熱身賽開打,我又看見之前喊受傷的球員一一出現在螢光幕打熱身賽,打職棒就不會受傷嗎?你以為沒人看見嗎?把球迷當白癡嗎?
別人能,我們一輩子也不能。我們其實可以出好幾個王建民的,但我們真的做不到。
當我們一再在電視機面前看見日本打敗古巴同時,我們真的好感慨,像松阪大輔這樣的球員,我們一輩子也沒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