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這篇是前些時日說高級外省人引起軒然大波的郭冠英寫的文章,寫的很棒! 

黃花岡碑石上,長出了一抹綠。

     烈士之血,革命之花。

     華僑是革命之母。後來中國國民黨各海外支部,鐫刻了144塊方石,前後72,砌成了這堵紀念碑。這點綠會被人抹去,但是,生命會找到路。碑石會頹傾,青史不容灰。

     「引刀成一快,不負少年頭。」汪精衛謀刺攝政王載灃,肅親王善耆為求和諧立憲,勸載灃寬釋之。善耆對汪說:「你們就算取代了大清,不見得做得好。」

     汪精衛後來對張學良說:「他說的這句話應驗了。我們弄得這麼糟糕!」

     孫中山也說:「打倒了一個皇帝,出現了無數土皇帝。」

     19世紀末,國人都知道非變法維新,不足以救亡圖存。但是走君主立憲,還是革命共和?是維穩漸進,還是大破大立?閉關鎖國已不可能,也不足取,但門戶開放,西學為用,中學能為體嗎?

     發展是硬道理,但是,是要固基才能發展,還是軟土才能深掘?是容黃花怒放,還是要岡石如鐵?

     歷史的發展,是革命了,但是,革命尚未成功。後來不斷革命,革命後來成功了嗎?還是不革命,革命百年了?

     宜昌,一條被大卡車不斷碾過的公路旁,靜靜躺著一個山洞,洞前一灘水,洞內一道高起的土路,引向一片黑暗。

     洞頂刻著:「上風埡山洞,宣統二年六月,李稷勳題。」李是川漢鐵路的總經理,總工程師是詹天佑。鐵路公司在1904年成立,1909年宜昌到萬縣這段破土興工,一年後才建出了20公里,到了上風埡這。土路,原來是路軌。

     就是為了這條鐵路,起了保路運動。清廷派端方調武昌新軍入川鎮壓。武漢空虛,革命乃起。

     也有說,這批新軍多傾向革命,若不調開,後來保衛武漢,抵抗袁世凱鎮壓的「陽夏之戰」不至失敗。革命真能成功。

     革命因保路而起,路又因革命不保。這條鐵路終未修起來。1914年,李稷勳、詹天佑有復修之意,孫中山也以辦「鐵道」為建國之志,但二次革命起,一切成泡影,李、詹齎志以歿,留下了一塊「川漢鐵路血淚碑」。1944年,抗戰艱苦時期,國府還想修這條鐵路,但勝利後內戰又起,一直到2010年,「宜萬鐵路」才修成。這是我國最難修,耗資最巨,地質條件最惡劣的鐵路。從起議到修成,整整經過了107年。它,凝聚了百年中國的血淚。

     今天,孫中山的20萬公里鐵路,東方、北方、南方三大港的夢想,早已實現,並遠遠超越了。現在不是多快好省,而是要放慢腳步,打好路基的問題了。

     坐著火車,我在10天內,從北京──武昌──宜昌──廣州──廈門──福州──南京──上海,走了一圈。

     天安門廣場,豎起了孫中山的巨像。

     武昌起義紅樓前,地書寫著「中華民國,辛亥百年」八個大字。

     黃鶴樓下望,遠方一座展翅的紅色大建築,是新建的「辛亥革命紀念館」。

     中山艦博物館,艦首掛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。艦右舷一個大洞。1938年武漢會戰,日機把此艦炸沉于長江。

     三峽大壩,載運3000噸船過壩的電梯正在建造,這是孫中山夢想工程的最後一段。

     翠亨村,兩個小孩爬在孫中山聽老人講太平天國故事的銅像上嘻耍。

     黃埔軍校,稚氣未脫的大學生,穿著綠色軍訓汗衫,從校門中走出來。

     鼓浪嶼,台灣抗日志士林祖密故居在整修。鄭成功巨像,遠眺著金門台澎。

     大嶝島,戰地公園,有個最大的喊話喇叭。如今,這裡幽靜沉寂,鮮花與老炮互映。

     不遠的「台灣產品交易中心」人聲熙嚷。那裡,馬英九攪著酒麴的大照占著一面牆,上面寫著:「兩岸有多遠?就一杯酒的距離而已。」

     林覺民故居,荷花缸裡兩條紅鯉悠遊潛浮。意映卿卿如晤。

     福州,辛亥革命紀念館,列了死在廣州起義的23人,他們占72烈士的三分之一。

     中山陵,「民族」,「民權」,「民生」,墓門上6個金色大字。正是:「權為民所用,情為民所系,利為民所謀。」

     許歷農,這位國府的上將,說:「民國75年,我在金門防衛司令部任內,於大膽島立了『三民主義統一中國』的照壁。對岸立刻豎了『一國兩制統一中國』。現在,中山先生的理想逐步實現,國家統一,必期有成。」

     在黃花岡那片綠蔭晨曦中,一群老人跳著國標舞,舞步輕盈。正是:「幼有所養,壯有所用,老有所終。」

     革命,不就為了生命能找到更好的路?

     辛亥百年。中國,好好的走下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b122645 的頭像
    ab122645

    ab122645

    ab1226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