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理財專員在金融海嘯以前是「理財」代名詞,金融海嘯後則成了「過街老鼠」。上一篇文章我說了專業知識對理專與普羅大眾是一點用都沒有,重點就在-「佣金收入」。「No commission, No anything」。這是台灣理財界的悲慘現狀,因為台灣所引進的真正全方位的理財專員-CFP,門檻太高,大多人都達不到,再加上台灣人大多數離開學校就是離開課本,離開課本要再重拾書本就太難了。

要推荐這本書,對我來說有些害怕,怕太多人知道內幕,這是一本非理專不可以看的書。

本書的作者-李雪雯,我之前就經常看她寫的書,她寫的書很有可看性,非常淺顯易懂,很適合不懂財經的人看。

財富管理是一個很競爭的市場~有需求就有競爭~有競爭就會有許多「不擇手段」。不是只有小銀行才會賣你有害的商品,大大有名,甚至國際知名的銀行,也會賣爛商品給投資人。

今年六月初,有兩名英國銀行職員向《泰晤士報》揭露銀行界的各種不良營銷手法,被指名的都是國際上非常知名的銀行,這些不良的營銷手法包括:要求員工推銷價格過高,或風險過大的投資產品,以及用紅利鼓勵員工快速打發上門訴怨的客戶。銷售不達標準額度,員工不但紅利泡湯,還可能吃上紀律處分…。

事實上,銀行無分大小,銷售上大多數是以「佣金高低」為主,而銀行和一般人打交道的第一先鋒──理財專員就是以此為主要收入。所以,投資人買什麼並不重要,有沒有常常買?是不是買佣金最高的商品,才是理財專員關注的。

和你交手的的理專到底說幾分實話?究竟隱瞞了哪些資訊?可以換理專嗎?你是不是已經成了冤大頭?先看本書再和理專接洽吧!

除了行銷話術充滿陷阱,理財專員經常向客戶推薦的商品,也隱藏著未告知的風險,甚至給你的獲利數字,都是有條件設定的,投資人如果不懂得詢問、弄不清關鍵之所在,那麼投資金額有去無回,是可以想見的。

為了讓投資更有保障,在和解理財專員交手之前,有必要先了解隱藏在銷售背後的真相和實情。
我很不願意推荐這本書~「因為天下烏鴉一般黑」。如果大家都是老實人,那麼財富管理市場鐵定「關門大吉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b122645 的頭像
    ab122645

    ab122645

    ab1226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