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本,復甦在望的經濟、漲聲四起的金融市場,一個歐洲債信危機,打落了樂觀希望,二次衰退、二次金融危機之疑慮再起。對未來的發展,我們認為並不悲觀,但由此事件中,我們則可看出全球金融市場與經濟仍然脆弱,及國家財政穩定度的重要性。
從希臘發生債信危機起,西班牙、葡萄牙也先後出現不穩情勢;由於此三國都屬歐元區會員國,外界擔心影響整個歐元區的經濟與金融情勢,近日歐美股市俱以重挫回應,亞股也難置身事外。上周的「黑色星期五」,全球股市也因此重挫。
周一的全球金融情勢,已漸趨穩定;台股因上周六獨步全球的開市,消化部分賣壓,周一以小漲三點作收;亞股雖仍繼續下跌以消化利空,但跌幅已輕。至於歐股方面,英、法、德三個主要國家的股市,在上周四、周五連續重挫,消化利空與賣壓後,周一開盤已出現紅盤。基本上整個金融情勢似已漸趨穩定。
以全球金融市場的眼光來看,歐洲債信危機比杜拜危機嚴重;因為,杜拜名氣再怎麼大,畢竟只是「名氣」而已,以經濟體大小、在國際金融市場的核心或邊陲地位來比較,杜拜的影響有其局限。事實上,杜拜危機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只有一、二天的效應。但歐洲債信危機則不同,第一,這三國是比杜拜大很多的經濟體,影響自然比較大;第二,此三國都屬歐元區的一員,市場最擔心者,倒不是希臘單一國家的問題,而是憂心對整個歐元區的負面影響。因此,其影響雖然不能與由美國次貸風暴引發的金融海嘯相比,但必然較杜拜危機嚴重,值得重視。
目前,雖然金融市場已回穩,但歐洲債信危機尚未結束;市場仍在觀望歐元區國家如何處理善後,如再有利空,仍會再次重挫市場。不過,在經歷金融海嘯、全球救市的經驗後,各國斷不可能放手讓此危機與利空放大發酵;重點只是在處理方式與時機,及在全部事件落幕前,到底市場還要再反應多少才算落底。
不要忘記,全球金融海嘯,其實在二○○七年八月初,次貸風暴時即已顯現;當時,歐洲央行連續兩天為市場緊急注資二千億美元、美國聯準會跟進注資三三○億美元。但是,在市場認為風暴平息後,再出現「連環爆」,花旗、AIG等金融巨人,分別出現並認列鉅額損失。到二○○八年第一季整個風暴擴大,下半年則終而席捲全球。因此,對歐洲債信危機,實不宜掉以輕心。這幾天金融市場的回穩,不代表事件與危機就已結束。
而由歐洲債信危機,也可看出目前全球的景氣復甦、金融市場的上揚,雖似已穩定往光明面行走,但實有如風中之燭,不特別注意呵護,燭火很容易又熄滅。特別是在金融海嘯期間,各國政府與央行「撒錢」救市場、救經濟,勉力穩住市場後,大部分政府實在是「體弱氣虛」,財政能力大不如前。未來的考驗,一個是在政府逐漸撤除對市場的支援後,民間與正常市場力量的承接能力;第二個更重要的是:各國政府本身的支撐能力。
在撒錢救經濟後,政府財政狀況惡化與國家債務變重的國家,可不是只有這幾個被分析家譏為「歐豬四國」的國家而已;除了德國仍較穩健外,美、日、英、法的狀況都相當差;政府赤字創新高、債務壓力沉重,都已不是新聞。所幸的是,這些經濟體夠大、底子也還足,因此還能撐住。
對已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台灣而言,我們是小型經濟體,無能影響與改變全球金融體系的動盪,只能被動接受與因應。但由杜拜危機到歐洲債信危機,大家應看得出國家財政穩定度的重要。金融海嘯時,全球撒錢救經濟,或許外界不忍對政府財政過分苛責,但海嘯已退,從國家中長期經濟發展的眼光看,政府仍應回歸常態,力求財政穩健。否則,債信危機難保不會出現在台灣。
留言列表